宋末?玩得就是真实

第12章 收获颇丰(1 / 2)

朱铭却保持着难得的冷静,他继续查看剩余的小箱子。

突然,他的目光被一个包了浆的小木箱吸引。他好奇地打开木箱,却发现里面并不是他想象中的珍宝古玩,而是一张张欠条和地契。

他仔细翻阅着这些借据,每一张都详细记录着一笔债务,每一笔债务背后都隐藏着一桩桩悲惨的故事,一亩亩被兼并的土地。

那鲜红的指印和沉重的数字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,残酷的土地兼并现实,和农民们的无奈与辛酸。

朱铭深吸了一口气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。他突然想起了古装剧中那些富人藏钱的惯用手法,心中有了主意。

他转头看向身后的众人,有条不紊地开始分配任务:

“邓宝,你带些人去仔细搜索暗格、床底、甚至猪圈这类地方,看看是否还隐藏有其他财物。”

“康火镰,你去后院清点粮食,确保一粒不剩。”

“崔勇,你留在这里,负责清点这些金银财物,并做好记录。”

众人齐声应诺,随即分头行动。

抓住罗铭后,朱铭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。他们的主要目的——借粮,看样子已经基本达成。他脸上不禁露出了轻松的笑容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。

“诸位辛苦了!”朱铭高声说道,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豪情,“古小麦,去抓几头肥猪肥羊,宰了好好犒劳一下大家伙!”

随着他的一声令下,溃兵们纷纷行动起来,杀猪宰羊,准备丰盛的晚宴。火光在夜色中跳跃,映照着众人欢快的脸庞,整个庄园都弥漫着欢快的氛围。

这可谓一举两得,既能犒劳大家这些天的辛苦奔波,也是为了进一步搜查庄内的其他财物,确保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东西。

当篝火熊熊燃烧,肉香四溢,众人团团围坐,正准备享受这难得的盛宴时,康火镰急匆匆地从后院跑来。

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,大声向朱铭汇报:

“军都校,后院的粮食已经清点完毕,总共有五千多石!”

朱铭放下碗筷,五千多石!这个数字在他脑海中回荡。

一石粮食大约有一百二十斤重,五千石便是惊人的数量——总共三百吨!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。

他深吸了一口气,转头看向康火镰,声音略带颤抖地问道:“多少?你再说一次。”

“五千多石!”

康火镰再次确认道,他的声音中也透露出一丝颤抖和激动。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如此巨量的粮食,即便是在军中多年,也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么多的存粮。

朱铭沉默了片刻,似乎在努力消化这个消息,抬头问道:“一亩田平均能产多少粮食?这柳树庄一年又能有多少粮食收入粮仓?”

“按土地优劣和天气情况来看,每亩田的产量大概在一石上下波动。这柳树庄总共有两千多亩田地,在风调雨顺且没有大灾之年情况下,如果平均每亩产出一石粮食计算的话,那么一年理论上大约能收获两千多石粮食作物。”

“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数据而已,因为实际情况中还需要除去各种开销、税费以及给予佃户们应得酬劳等费用后,大约还能剩下三成左右纯利润可供庄主支配使用。”

“也就是说这狗庄主每年能有六百多石粮食入库?” 朱铭冷笑一声说道,“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数目啊!”

康火镰继续说道:“一般来说,大户人家顶多存放两年的陈粮。按这样算来,粮库里顶多也就存放一千多石的粮食。但是这贼庄主家竟然存有五千多石粮食,实在是令人吃惊!”

这时,林逸也凑了过来,他感叹道:“这狗庄主又吃不了这么多粮食,存这么多难道不怕放坏了吗?”

众人都陷入了沉思,五千多石粮食,对于他们这些常年征战沙场的人来说,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。这样的存粮,显然不是为了满足庄主一家的日常需求。

正当众人疑惑不解之际,崔勇突然开口:“军都校,这狗庄主难不成是收到了风声,学着别人大肆收购囤积粮食?他可能是想在战乱之后,趁机抬高价格大赚一笔!”

“粮食坐地起价?”

崔勇的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朱铭的脑海,这才恍然大悟。

他曾经在历史书籍中看到过,北宋末期粮食价格飞涨的情况。从宋徽宗登基之初的每石一贯钱,到后来每石四贯的高价,粮价的飙升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

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像庄主这样的土豪劣绅,必然会趁机囤积粮草,等待涨价后再高价抛售,从而残酷地剥削贫苦百姓的血汗钱。

朱铭的脑海中闪过《水浒传》中的情节,宋江攻下祝家庄后缴获的五十万石军粮。

他当时以为是小说的夸张描写,但现在看来,这个时代粮食囤积、收割底层的现象可能确实普遍存在。